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斯克脑机接口进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马斯克脑机接口进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斯克脑机接口终极目标是什么?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生。
马斯克在2016年创立了一家名为Neuralink的公司,专注于开发一种可植入的脑机接口设备,旨在帮助人类解决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瘫痪、失明、癫痫、抑郁等,甚至实现人类与机器的融合,提升人类的智能和能力,最终目标是让人类能够与人工智能保持同步,避免被AI所取代或者支配。
马斯克脑机接口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让人们能够通过脑机接口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更加自然、便捷的沟通,实现类似于直接思考控制的效果。
这种形式的人机交互将极大地拓展人们在数字世界中的能力,使得人类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进行学习、创造和生产,也将打破人和机器之间的语言障碍,带来全新的智能时代。
马斯克脑机接口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直接与人脑交互,创造一种与数字世界融合的全新认知体验。他期望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全新人机交互方式,让人们可以用意念控制计算机,实现将人的思想、乃至意识进入线上世界,从而提升人类的科技智慧和创造力。以此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叫什么?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叫做“Neuralink”。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该公司的目标是研发出一种可植入人类大脑的脑机接口技术,以实现人类与计算机的无缝融合。马斯克认为,脑机接口将成为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科技进行交互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Neuralink正在研发一系列针对人类大脑的高精度电极、芯片等技术,并计划开展人体试验。
neuralink
主要从事“脑机接口”技术开发。
Neuralink
是一家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公司,研究对象为“脑机接口”技术。“脑机接口”就是将极小的电级植入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互动”。Neuralink将开发马斯克称之为“神经蕾丝”的技术,在人脑中植入细小的电极,可能有朝一日能用来上传、下载人的思想。
马斯克的新“脑机接口”为何是一次大突破?
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脑机接口”的概念、接入方式与最新技术进展。
脑机接口(BCI),又名脑机融合感知或大脑端口,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脑机接口的研究对运动、感觉等能力受损的群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强大的深度学习技术也被应用到脑机接口研究中,脑机接口也成为深度学习研究者的另一重要方向。
现有的脑机接口研究一般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接口。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尝试用神经网络进行脑机接口研究,其中既有侵入式研究,也包含对非侵入式信号的解码。
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用于重建特殊感觉(例如视觉)以及瘫痪病人的运动功能。这类脑机接口通常需要植入到大脑皮层,因此信号质量较高。
今年 1 月份,《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利用大脑信号进行语音合成的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五位癫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时在其听觉皮层上植入电极。他们将电极输出的数据转换成计算机生成的语音,然后使用神经网络将其重建为人类能够听懂的单词和句子。这一研究对于失语者等无法自主发声的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 5 月份,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科学家也发表了一份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脑机接口研究的成果,他们成功地用自己创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控制了猴子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研究者利用从神经网络模型中获得的信息创建了特定的非自然图像(如下图),然后将这些图像展示给实验中的猴子,结果发现,这些图像可以强烈激活他们选择的特定脑神经元。该实验表明,人类利用自己创建的人工神经系统成功控制真实神经系统的活动。
以上两种脑机接口研究都属于侵入式的。这种方式虽然信号质量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和愈伤组织(疤痕),进而导致信号质量的衰退甚至消失。因此,如果能借助非侵入式方式(如脑电图)创建脑机接口可能会更加安全。
二、马斯克的想法与Neuralink技术进展
马斯克希望人们可以像微创眼科手术一样安全无痛地植入脑机接口芯片。新推出的「打孔器」使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旨在尽可能减少损害。而「缝纫机」则可以将一条只有人头发丝 1/4 粗细的线路植入脑中,同时可以避开大脑血管。
在这条线上是一系列微小电极和传感器,可从大量细胞中捕获信息并将其无线发送到计算机以供分析。
马斯克表示,Neuralink 的脑机接口植入技术计划实现三大目标:
1、在保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读取和写入的神经元数量。
2、在每个阶段,为有着急切医疗需求的病患生产设备。
3、让脑机接口手术如激光近视手术一样简单和自动化。
“我们不会突然推出神奇的技术,这需要很长时间,”马斯克表示。“但我认为未来人类智力会被 AI 甩在身后,脑机接口可以让我们跟上 AI 的脚步。所以,让人脑和机器连接很重要。”
三、马斯克与Neuralink的突破:真正的脑后插管
Neuralink 新产品的最终目标是在截瘫病人身上植入设备,帮助其控制手机或电脑。
今天,这家公司首次公布的重大突破是灵活的「线」,这些线的宽度大约是 4 到 6 微米,比人类发丝还要细。与脑机接口现在使用的材料相比,这种「线」对大脑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小。根据 Elon Musk & Neuralink 发布的一份白皮书,这些线还为大量数据的传输创造了可能。白皮书摘要指出,该系统可以包含「分布在 96 根线上的 3072 个电极」。
除了开发这种线,Neuralink 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可以自动嵌入这些线的机器,从而实现脑机接口连接。
在 Neurallink 开发出脑机接口之前,世界上第一个类似的系统被称为「BrainGate」,由布朗大学开发。相比前者,Neuralink 今日发布的系统是一次巨大超越。首先,BrainGate 依赖于 Utah Array,这是一组坚硬的针,最多适用于 128 个电极通道。Neuralink 的电极通道比它多很多,这意味着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大脑数据。
此外,Neuralink 的线比 Utah Array 更软。更硬的材质可能在长期使用中出现问题:例如,大脑在颅骨内可以自由移动,但植入大脑的针无法随之移动,日积月累的磨损最终会导致接口损坏。而 Neuralink 使用的高分子细线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细线足够灵活,可以随大脑的移动而发生不损坏细线本身的位移。
但是,Neuralink 的细线比 Utah Array 更难植入,原因在于它非常灵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Neuralink 开发了一种「每分钟自动嵌入 6 根线(192 个电极)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从图二我们可以看到,它很像显微镜和缝纫机的混合体。它闪避开血管的位置,这会减少大脑产生炎症反应的情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斯克脑机接口进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斯克脑机接口进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