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修养的名言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道歉,也没法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坠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2.满招损,谦受益。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言必信 ,行必果。
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2、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3、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4、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5、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
(一)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汉代刘向《说苑法戒》
(二)德与年俱进,如日升月恒。——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代》。
(三)立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四)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管子君臣》
(五)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亚里士多德
(六)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七)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朱元璋屠杀功臣,逼死太子,为何连儿媳妇也不放过?你怎么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铁腕施政,老朱称帝后为了巩固皇位,大杀功臣。比如明朝军师刘伯温和大将军、凉国公蓝玉等功臣都被他诛杀殆尽。朱元璋是不是太冷酷无情了?
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毕竟我们没有做过皇帝,没有体会过“高处不胜寒”的情形,也不知道政治为何物,所以也就不能以常人的思维来解读朱元璋。
但是,在洪武十二年和洪武二十三年,两年期间,朱元璋接连把两个儿媳妇杀了,这就有点离谱了,后宫的女人从来没有参过政,也没有对他不敬,朱元璋为何不顾亲情而大开杀戒呢?
朱元璋一生育有26个儿子,我们都知道,他的嫡长子是朱标,朱标很早就立为了太子。他的第二个儿子就是秦王朱樉,洪武十二年,朱元璋杀的就是他的老婆邓氏。
朱樉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老朱从小就喜欢他,14岁封他为秦王。22岁时就蕃西安。朱樉虽然深受老朱的宠爱,但是他实在不争气,没有一个为弟弟做表率的样子。
提起朱樉烂事可谓五花八门,比如他喜欢苏杭的女子,但他不是让人直接去苏杭找美女,而是自己先按照想象中样子,把美女样子画下来,然后命人按图找人。这样的事不仅荒唐,而且难度极大,让人无从下手,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呢?
对于那些被派去找寻美女的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回来后轻则挖去膝盖骨,重则当场打死。 你说奇葩不奇葩?
朱樉还有更奇葩的事,他是双性恋,喜欢男宠,他弄了很多男性在宫里,更可恶的他还把尼姑领进宫,本来吃斋念佛的神女,和这些男宠一起pk成了欲女。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朱樉喜欢寡妇,他常常打听谁家男人死了,他直接把寡妇抢进宫,十几天不放人回家,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一些受害人直接到京城告御状,朱元璋得知情况极为震怒,要拿他治罪。谁知道朱樉是个短命鬼,还没等朱元璋治他的罪就死了,据说患的是杨梅大疮,死时年仅40岁。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听中国历史家长里短,就找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秘密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有书君在之前的话题里已经不只一次谈到他了。
他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农民起义一直做到皇帝的人,也是少数南伐成功统一全国的人。
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多数都是褒奖,但是也不乏很多负面评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太爱杀人。
朱元璋在位时杀了好多人,单单是胡惟庸案就杀了一万多人,俄国沙皇杀掉的人数远不如朱元璋却被形容成恶魔,可见朱元璋有多可怕。
他杀人的理由也比较奇葩,一般是因为贪污腐败或者重大罪过也就算了,但是因为疑似叛乱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就把重臣杀了,确实也该骂。
不过退一万步来讲,杀大臣、杀百姓也就算了,为啥连自己的儿媳妇也不放过呢?
一开始没充分了解情况之前,有书君还以为朱元璋又是一时兴起把两个儿媳妇给宰了。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情况之后,有书君才知道原来错怪了朱元璋。
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朱元璋这两位儿媳妇。
一个是秦王朱樉之妃邓氏,另一个是鲁王朱檀之妃汤氏,两个儿媳妇都是明朝功臣之后,与朱家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但是两位公主也都有共同的毛病:身为富家千金,任性、刁蛮、不通情理、为非作歹,死有余辜。二位的夫君也都是奇葩,算是朱元璋儿子当中最不让人省心的两位了。